客服在线,欢迎咨询

您好,当前有客服在线,点击即可咨询

QQ交谈
电话咨询 售前咨询 扫码关注
  • 官方微信公众号

回到顶部

2.3.2无为之境-雪煮道德经 老子的心事10

admin雪漠文化2021-12-17阅读(792)

《老子的心事》雪煮道德经 雪漠著

第二章 无为中,看破分别的虚幻 

2.3.2无为之境-雪煮道德经 老子的心事10

2.3-1无为之境

 

结果有人就陷害他,说他想要造反,越王当即就赐了他一把剑,叫他带上自己没用完的几条计谋,去地下帮着死去的先王。文种就自刎而死了。

 

 

文种的功劳那么大,越王为什么要杀他?因为越王好猜忌,他老怕别人抢他的江山,文种的功劳太大,也太厉害了,文种献了九条计,自己只用了三条,就把吴国给灭了,要是自己死了,儿子收拾不了文种怎么办?所以越王索性就把文种给杀了。后来,人们说,这是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;敌国破,谋臣亡”。没有鸟儿的时候,再好的弓箭也没用,该收起来了;没有狡猾的兔子,就可以把猎狗给煮着吃了;敌国已经灭亡了,就可以杀掉谋士了。中国有一句成语是“功成身退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2.3.2无为之境-雪煮道德经 老子的心事10

 

如果你功成了身还不退,那么就难免会有祸患。文种不明白这个道理,范蠡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范蠡隐退了。但即使有了文种的教训,韩信还是没有退隐,他不但没有退隐,还那么骄傲,当然会被杀掉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,很多非常优秀的人物,在帮着主子打下天下之后都死于非命了。比如,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,几乎所有的功臣都死了,而且都是死于非命。据说朱元璋火烧庆功楼,其实不是,但帮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所有大臣确实都死于非命了,很少有例外,甚至包括刘伯温。刘伯温才能很高,又没有居功自傲、忠心耿耿,但他还是在得了风寒之后怪怪地死掉了。有人说,他得病之后,朱元璋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看他,还给他开了药,他吃了那副药,病情就加重了,后来他去见朱元璋,婉转地跟朱元璋说了这件事,但朱元璋只叫他好好养病,他就告老还乡了。有人说是胡惟庸带的御医给他开了毒药,而这个主意很可能是朱元璋出的。胡惟庸后来死得更惨,是谋反被杀的。同样,汉景帝也诬陷了帮他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,导致周亚夫的自杀。所以,真正聪明的人,是那些功成而不居的人,比如张良和范能。范盖后来改名陶朱公,生意、每次发了大财都不要一据说是三盈三虚,三次发了大财次都散给老百姓,最后被人们奉为财神。这样的人也能得到长春,这就是“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”。因为不居功,所以这个功他才失不掉。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。


美国总统华盛顿也很好,独立战争之后,他连续当了两任统,订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,但两任之后他就自愿放弃权力,不再谋求续任了。他非常了不起,几百年来一直被人敬仰,就像至人一样当然,老子不是教关尹子如何打天下、坐天下,关尹子也不是问他如何打天下、如何坐天下。关尹子只是函谷关的关长,他又不是皇帝,他如果问老子怎么坐天下,不就说明他心思不纯,有谋反之心了吗?他肯定不敢。老子也不会指点他如何打天下、如何治理天下,否则老子也像谋反一样了。老子为什么是圣人?因为他是得道之人。所以,老子教关尹子的东西,都是关于如何修道的。老子的任何哲学思想,都是为修道服务,为了指导修道的。

 

2.3.2无为之境-雪煮道德经 老子的心事10

那么,我们在学习的时候,也不仅仅要从哲学层面理解,更要从修道的层面理解,侧重于实践老子关于修道的那些表述。因为他讲的这些东西或许不仅仅是哲学,也是一种修道上的知见。

 

 

看破世界的虚幻,把所有分别心都扫除,不执著了,就会慢慢进入圣人之境,那么就会“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”。无为是不执著,那么为什么重视身教多于言教?因为他看破了,知道所有的语言都没有意义,真正的道,是必须你自己去体悟的,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,正是“不可说,不可说,一说就错”“名可名,非常名”。所以他才行不之教”,把自已做好28 这里可能还有一层意思,就是禁语。有些修行中是有禁语戒的,闭关的时候你不能说话,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说话。也许,其源头就跟“行不言之教”有关系。因为,“行不言之教”就会慢慢地契入道,这时,你一旦说话,那种妙觉的状态就丢失了。所以,他宁愿在无言中体会那无为之大妙,“有欲观窍,无欲观妙”。静观万物生长而不加评判,不生分别,静观万相,也就是“万物做而不辞”。就像我平时所说的,“静处观物动,闲里看人忙。”

 

 

这时,即使你看到万物、万相,也不会认为它是实有、实存的,因为你知道“有无相生”。这可能是“生而不有”的另一种意思。万有万有,一空生万有,有被认为是存在,但是在修道者眼中,是“生而不有”的。因为,所谓的有并不是实有,而是一种妙用,是变化的现象,出现的同时就在消失。

2.3.2无为之境-雪煮道德经 老子的心事10

 

同样,讲“功成而弗居”时,我们讲的是社会上的事功,比如文种们建立的功勋。如果从修道的角度讲,又会出现另一种理解。《金刚经》中说:“阿罗汉能作是念。我得阿罗汉道不?须菩提言,不也,世尊。何以故?实无有法名阿罗汉。世尊,若阿罗汉作是念,我得阿罗汉道,即着我人众生寿者。世尊。佛说我得无诤三昧,人中最为第一,是第一离欲阿罗汉。我不作是念。我是离欲阿罗汉。”老子也是这个意思。你就算修得很好,也不觉得自己得到了什么。为什么?因为,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,你不是得到了什么,而是将多余的东西给扫掉了。

 

 

哪怕练功的过程中,真的得到了一点觉受、智慧,你也不要执著。一且执著,把虚幻的东西当成实有的,或是告诉别人,那状态马上就会变化大概在二十来岁的时候,我特别喜欢道家的内外,我一定,屋里就啊啊地闪起电弧光。什么是电弧光?就是闪电一的道,就像电焊一样,非常强烈,唰啊直响。有时,前胸还会出亮的光,鼻子里也会出现强光。有人称之为“阳光三现”某种证量的征兆。可我一旦希望它再出现,它就再也不出现了当我不管它,安住在无为状态中时,它才会再次出现。也许,这也种“功成而弗居,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”。

 

 

所以,修道时,就算出现各种神奇的现象、幻觉,你也要告诉自己,不要执著。佛来也杀,魔来也杀,所谓的杀,就是扫掉它不管它,不要这个东西。

那么,如何到达这种境界?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?实践我讲过的这些东西。慢慢地修,通过观察万物的相生,观察万物的糊克,观察万物的辩证,慢慢地将它们融入修道,让哲学产生实际的意义。

2.3.2无为之境-雪煮道德经 老子的心事10

 

实践“有欲观窍,无欲观妙”,体味前面的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”,发现为何名是相对的?为什么有欲?如何做到无欲?发现善恶美丑的虚幻性,发现有无的相对性,发现难易的转化性,发现长短的相互制约性,发现高下的循环性,发现前后的变化及相随性,发现自己的心声和大自然的声音的和谐性,发现个体生命和大自然的和谐性,发现这诸多的性所构成的修道中的个整体。这时,你就会明白,老子不仅仅在表述一种相对哲学为什么我要经常突出这一点?因为,最近,我听了很多人一无论是有名的、无名的、名大的、名小的、儒家的、道家的讲《道德经》,他们都说老子说的是相对哲学。但要真是相对学是没理的话,我就有点想不通了,因为关尹子不想当哲学家,老子是由跟他说这些的。所以,里面一定有修道的东西,我们不要单纯从哲学层面理解它,要用生命实践它,把哲学化为修道时的妙用。

 

 

因为,假如没有这种实践的话,东方哲学就失去它最重要的价值了。我们一定要明白,佛家也罢,道家也罢,儒家也罢,最重要的都是实证性。哲学只是“教”,如果没有“证”,“教”是没有意义的。

 

 

所以,我们一定要在行为中实践自己信奉的真理,必须将信仰体现于行为,否则就没有意义。

 

阿达电子:登录央视国家权威频道,阿里云IOT核心合作伙伴,盛产物联网产品,led驱动电源厂家  WIFI模块智能照明专用、LED驱动器电源水位传感器ic、触控感应传感器ic,每日公司共读雪漠文化书籍,熏染心灵,圆满人生!
选自雪漠著《老子的心事—雪煮〈道德经〉第一辑》,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
图片来源于不知出处的网络,如侵权联系删
十易先生:阿达电子总经理
首发于2020年3月1日